联系方式 |
微信公众号:上海高复
|
复读信息
|
|||||||||||
|
复读文章
|
||||||||||
|
复读生高考先扣10分?限制录取?官方回应了!
|
|||
发表时间:2021-12-26 点击:1767 | 返回 | ||
高考,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试,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当面临重要的选择决策时,如何利用有效信息和工具帮助自己做好正确的决策往往显得尤为重要。 近些年来 越来越多的复读生涌入高考 对于应届生来说一直都是不小的挑战 部分考生认为有些高分生放弃录取资格的行为 甚至多次复读,属于占用高校录取资格 对应届生不公平,应当加以限制 复读生高考先扣10分?官方回应了 近日,教育部暂无统一文件要求规定,只是建议考生按照需求填报志愿。 也有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 1、当年高考录取未报到学生次年参加高考,高考文化分数在总分基础上减少10分,且正投阶段填报志愿数缩减为3个,征集阶段填报志愿数缩减为1个,通过此措施让学生认真重视自己的高考机会。 2、当年高考录取未报到学生次年若被录取入学,取消其在校期间参评任何市级以上的评奖评优资格,通过此措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风气与学生工作管理。此项适用于研究生以上,恳请采纳!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回复称,建言已收悉。 答复: 对高考录取未报到再次参加高考的学生进一步采取限制性措施,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或地方法规政策,综合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各方承载力和认可度,充分保障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益。我区通过不断加强教育辅导、加大信息公开、提供咨询保障等措施,尽可能避免学生误填误报,提高学生高考志愿选择能力和入学报到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后的高考录取工作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变化,调整过程中我们也会综合考虑社会各方的意见及建议。 一考生复读12年,多次放弃录取资格 近期,广西一位多次放弃高考录取资格而复读十二年的考生受到广泛关注。 据报道,唐尚珺是2016年纪录片《高十》的主角,是一位出生于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一个偏远山村的80后,今年33岁的他第13次参加高考。他被广西大学土木专业录取,但没去。他来到广西平果县一所新开的私立高中报名复读,“争取明年(考)最后一次”。 2018年,唐尚珺曾透露他是想考清华,但是在纪录片中,他说梦想是中科大,清华没敢说,怕被嘲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2014年,唐尚珺高考成绩573分,他报了西南政法大学,但没打算去。2015年他考了587分,被吉林大学录取,没有去。2016年,他考了个“还可以”的成绩,625分。他报了中国政法大学,选了分较低的工商管理专业,唐尚珺去了趟中国政法大学。他在公告栏上寻找自己的名字,看被分到哪个班,但是之后他在校园里逛了一圈就走了,决定到南宁平果三中复读。 当时,他看到南宁平果三中的复读生招生广告称:600分以上的回去复读,奖励10万,每月补贴2000元生活费;第二年考上清北,再奖励60万。回到平果三中,唐尚珺发现,放弃名校选择复读的不在少数。他所在的班上有40多人,600分以上的有10个。高分复读生甚至拥有和学校董事长议价的权利。他听闻,有个640多分的复读生向校董提出要20多万奖励,学校应允了。两年后,那人考上清华,奖了60万。唐尚珺不无羡慕,“能上想去的学校,又能挣到钱,那肯定划算啦。”这成了2016年之后他复读的动力。 《高十》2016年播出至今,网上议论不断,有人称唐尚珺是“现代版范进”。有网民称,报了志愿不去读,浪费一个名额,对本来可以录取的学生不公平,对应届考生不公平。国家应该立法杜绝这种人去占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应该设置每个人参加高考次数的上限,比如两次或者三次。不过,也有网民称,人人平等,只要想努力,不危害社会,不出卖国家,人人有机会追求自己的目标,资源是否浪费,除了标准没人能随口定义。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点别人,是否放弃属于个人选择。 网友热议 @000999:往届生和应届生有同等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权利,决不能对往届生给以限制和歧视! @ssiufoo:这样做真的好?不去报到有各种无奈。父母不出钱,父母不希望你读这个专业。你能怎么办? @独啸九天:既然不能去就不要去填报志愿,这也是给孩子父母上一道箍。毕竟名额有限,大家都应该珍惜,尤其是重点高校的志愿填报更应该慎重。 @世之光:分数说话,别搞这些曲曲折折的东西。 @逍遥一山人:应将原因先弄清楚。 @我是华仔:如果分数考得不理想,就莫填志愿,填了志愿又被录取,不去报道的话就算挤占了别人的权利! @苏门五学士:打铁还需自身硬。谁的本事大谁就上。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 @hyzersurface:不宜一刀切。 @万木雨林:对已经被录取的而放弃入学生源进行必要的限制很有必要,这是应试招考纪律,也是维护公考公平。 @远行一梦:有的人高考并不是为了上大学,而是把高考当成了生意,到处走穴拿学校和地方的奖金。 @MrKani:还是要看那么多高中愿意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支持”复读考生的原因,把原因解决从源头断掉职业考生的生路,留下不受经济利益驱动的正常考生。 @一沙世界:和范进有什么区别? 我国的法律法规目前对高校新生这种“录而不读”行为还没有相关制约条款。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考生如已被相关高校录取,一律不允许退档换录。大部分省市对未经高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但没有设置相应的处罚规定,对于放弃资格的考生名单高校一般需要报送省教育考试院。 但部分地区和高校为了防止录取不报到,发布了各项要求。有的省份明确要求会记录考生个人诚信记录,并影响第二年的录取。 迄今为止,上海对于高考复读没有任何政策制定,不去录取大学报到不影响第二年高考复读。 |
|||
|
|||